現在很主流的個人退休金計劃基本上是傳統型的退休金(traditional IRA) 及Roth IRA兩種。我們在2017發佈的兩篇文章中有較為詳細的解說了這兩者的特質及利弊得失。但簡而言之,傳統型的IRA在投入時基本上可以減稅,但是拿出來的時候要予以課稅。而Roth IRA正與此相反,是指在投入的時侯不能減稅,但到了退休年齡拿出來的時候,也不需要予以課稅。所以,一般遵行的思路是:年輕時的所得不高,投入傳統型IRA所省的稅有限,因此選投Roth IRA。又因為年輕,所以加乘的時間長,可以得到加乘作用更大。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自建或在網上搜尋一下現成的財務模型就可以稍微做一比較。
而在個人的退休金計劃當中,還有一常用詞,重分類(recharacterization)。顧名思義就是重新分類已經投入的退休基金。
在稅改前非常流行的重分類的例子,就是Roth IRA conversion(Roth IRA 轉換)。而何謂Roth IRA conversion ? 指的就是將原本投入在傳統型的退休金,透過重分類,轉到Roth IRA。但咱們退休金投放的妥妥的,是啥刺激了咱們重新部署呢?簡而言之,也是有策略上的考量點。
例如,所得較高的納稅人是沒有辦法直接投入Roth IRA。在2019年,若是夫妻合併申報的所得超過$193,000就開始不能投入全額($5,500一年,超過50歳$6,500一年)而在硅谷的雙薪夫婦,因為公司已經提供了401k,加上所得較高就算投入了傳統性的退休金計劃,仍不能抵減在稅表之上。於是就先投入不能抵減的傳統性IRA, 再轉至Roth IRA中。這就是所謂的”後門原則”(back door rule)。或是納稅人利用現正税改的低稅率, 將稅前的IRA轉至Roth IRA。
而稅改對於退休金計劃的影響為何?稅改後仍可以將傳統IRA轉至Roth IRA, 只是禁止再轉回傳統IRA。所以納稅人不妨思考稅率的變化對於退休金計劃的安排。